當人類的腳步在不斷的前進的時候,每一個足跡都有著不同的歷史,如:嫦娥1號的飛天,青藏鐵路的運行....人類不斷地進化,并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先進工具來適應著周圍的環境。同時人們使用的各種先進工具也正經受著自然環境的考驗。地球上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環更替,不斷地交替帶給人們高溫,低溫,濕氣,降雨,風暴,灰塵,強烈光照,洪水等等惡劣的自然條件。于是,人們創造的工具不斷地更新換代,不斷有新的產品出現,人們期望能制造出適應各種環境的工具來幫助人類適應并終改造這個所生存的惡劣的環境,所以才有著鹽霧腐蝕試驗箱的出現。
鹽霧腐蝕試驗箱主要用于模擬海洋性氣候,用于考核材料、產品及其防護層的抗鹽霧腐蝕的性能,以及評價防護層的工藝質量。
地球上的陸地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大半的面積是海洋,因此海洋氣候是對人類生活和材料產品影響很大的一種氣候。海洋大氣的主要腐蝕成分是氯化物形成的鹽霧。這些鹽霧是通過海浪的撞擊粉碎而形成的,在風力的作用下,海洋大氣載著鹽霧,向四面八方擴散,后自然沉降到地面或暴露于室外的材料產品上,對材料或產品造成腐蝕。鹽霧腐蝕是大氣腐蝕中常見和有破壞性的一種腐蝕,特別是金屬材料,鹽霧會在其表面形成一層導電的鹽水膜,由于水膜的作用,使金屬材料生成一個個微小的原電池,使金屬材料迅速生銹,變成一堆無用的廢物。金屬電鍍件在鹽霧的作用下會使表面鍍層失去光澤。
海洋中或陸地鹽堿地區的鹽分是如何變成鹽霧進入空氣中的呢?目前有海水攪動論和塵土飛揚論兩種說法。
海水攪動論認為,由于受月亮引力作用出現的漲潮現象使海水產生大量泡沫,風將這些含有氯化鈉的細小液滴帶到空中。這些小液滴經過裂解、蒸發、混拼等一系列復雜過程,細小的以鹽霧的形式進入大氣,再經過空氣對流和風力的作用,飄向四面八方。
另一種塵土飛揚論認為,內陸地區的鹽分,受自然界氣候如高溫、干燥、雨水等影響,會粉碎成細小的顆粒,也是經過風的作用,鹽分微粒被卷起飄向空中,細小的微粒懸浮在空氣中,與空氣中水分混合作用后,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形成鹽霧。
金屬在自然界中都有生成化合物而失去原有性質的傾向。據估計*每年被腐蝕的鋼鐵約占年產量的1/4,這不僅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金屬原有的應用功能。這種情況在電子設備和電器產品中尤為突出。金屬材料的腐蝕據統計大都是由鹽霧腐蝕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