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出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取得積極進展。同時也面臨著一些良莠不齊的檢測機構涌入和生態環境監測核心技術、核心儀表儀器缺乏等問題。業內人士表示,需要不斷提升環境監測技術創新水平,并加強行業自律。
近日從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社會化環境監測與運營服務專業委員舉辦的2018環境監測與服務創新論壇獲悉,我國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投入持續加大,“十二五”期間國家投入20億元,“十三五”期間國家將會投入55億元。同時,論壇上還舉辦了環境監測行業自律公約承諾儀式,向全行業發出倡議,履行社會責任,保障生態環境監測產業的健康發展。
與會人士表示,隨著政府購買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的開放領域和投入規模持續增加,生態環境監測市場可期。同時,大量良莠不齊的檢測機構涌入環境監測市場和環境監測儀器在檢測、生產、運營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亟須解決,需要進一步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和服務。
構建現代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是生態環境工作的基石,是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重要支撐。與會人士表示,我國初步建立獨立、公正、、的現代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出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取得積極進展。
“目前我國初步建成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不斷完善空氣、水、土壤等環境要素的監測網絡布局。”生態環境部監測司張京麒表示,在空氣質量監測方面,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布設1436多國控監測點位,且全部具備PM2.5 6項指標監測水平。在水環境質量監測方面,地表水國控斷面從“十二五”期間972個擴展到2050個,覆蓋全國領域1366條河流和139座重要湖泊,實現水環境質量變化趨勢監測。在土壤監測方面,基本建成了3萬多個監測點位組成的國家土壤環境監測。此外,噪聲、酸雨、輻射等監測也逐步實現全覆蓋。
同時,國家逐漸放開生態環境監測服務市場,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開展環境監測業務,形成社會監測機構與環保機構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數據顯示,2017年共發布100多項環境監測方法標準,不斷推動新方法、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如果環境管理是一座大廈,環境監測是頂梁柱。”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站長柏仇勇看來,構建現代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要加快推進監測科學化、精細化,大力發展生態環境監測產業,培育規范環境監測市場,不斷提升監測技術水平與管理服務能力。
環境監測技術創新水平有待提升
生態環境監測服務市場放開后,在緩解了監測能力不足的現狀的同時,導致大量良莠不齊的檢測機構涌入生態環境監測市場,帶來信用體系的缺失、質量不能保證和質量控制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對此,與會人士表示,需要提升環境監測技術創新水平。同時,加強行業自律,促產業健康發展。
柏仇勇表示,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產品供給不充分,儀器設備標準化、規范化,特別是儀器控制質量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大力研發與推廣應用高質量、多功能、集成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監測儀器,發揮高新技術裝備對監測效能的倍增作用,推動監測裝備的國產化。”
“生態環境監測離不開監測技術和監測手段。”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文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比如,在大氣監測方面,上有一個大的衡量氣體反應演化的模擬艙,有這個艙不管研究大氣化學成分、大氣污染,所有儀器設備都可以在里面監測。我們國家連一個做大氣環境監測的飛機都沒有。同時,國外發展一系列的臨近空間80-100公里停留層的監測平臺。而現在我們做這些監測平臺,問題就是這里頭的載荷技術、儀器技術是非常缺乏的。因此,需要發展更高精度、更多成分、更大范圍、更加實用的多平臺生態環境監測技術,才能滿足環境變化的需求。”
同時,需要將其他技術與生態環境監測相融合,推動環境監測水平提升。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副主任張建輝舉例說:“利用遙感技術來進行生態環境監測,不管是衛星遙感,還是無人機遙感也好,都是監測重要的技術手段。但是,應用時間都不是太長,未來需要建立起生態環境遙感監測的技術體系與質控體系,并解決好海量數據分析的問題。”
此外,行業需要加強自律,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真準全。張京麒表示:“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監測行業暴露出環境監測區域差異比較大,發展水平良莠不齊,誠信度存在差異,甚至一些社會監測機構出具虛假報告等問題,不僅影響到監測數據質量,也制約了社會化監測良性發展。”
柏仇勇說:“需要加強行業自律、企業自律,‘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終生負責’。同時,構建以內部質量控制體系為主,以外部質量監督體系為輔,以全要素、全指標、全過程為手段,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真準全。”
企業紛紛入局助力環境監測發展
面對生態環境監測市場這塊蛋糕,先河環保、盈峰環境、天虹環保、聚光科技等大量企業和社會資本紛紛涌入,加大布局力度,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生態環境監測市場繁榮發展。